浙江金融顧問制度運行模式及機制探析
潘靜波,陳珍子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浙江錢塘江金融研修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金融顧問制度是浙江省金融供給側改革重大制度創新,充分體現浙江金融服務的特色化、專業化和精準性,也是“重要窗口”在金融領域的體現。本文通過對浙江金融顧問制度實踐進展進行整理歸納,總結出浙江運行模式及長效機制,并提出探索金融顧問制度進一步完善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金融顧問制度;重要窗口;浙江模式;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F832.0 文獻標識碼:A
一、浙江金融顧問制度出臺的目的和目標
2018年,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民營企業發展遇困,金融風險攻堅戰全面打響。此背景下,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專門印發了《建立企業金融顧問制度試點工作方案》,借鑒企業法律顧問的模式,開創性地推出金融顧問制度。同年11月,浙江省成立浙商總會金融服務委員,其中一項重要職責便是按浙江省政府要求具體承擔金融顧問制度的試點工作。2019年4月,車俊書記在工作調研時充分肯定金融顧問制度,明確指示要在全省加以推廣。同年10月,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組織召開金融顧問服務實體經濟工作推進會。
金融顧問制度的推出是為了解決金融之普(融資難)和解決金融之惠(融資貴),是我省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大制度創新,契合當下經濟環境,向企業宣導金融政策,解決融資暢通。通過進一步發揮金融機構資源和專業優勢,有效開展對省內各類企業的金融顧問服務,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功能,促進浙江經濟金融健康穩定發展。
二、浙江金融顧問制度的重要現實意義
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浙江企業既存在融資問題,也面臨著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挑戰和機遇。金融業服務風險防范意識不深,企業家缺少風險防范意識,近來企業和金融機構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時有出現,中央提出應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浙江省政府先后推出“鳳凰行動計劃”、融資暢通工程并落實“三服務活動”。在此背景下,金融顧問制度是我省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大制度創新,是“重要窗口”在金融領域的體現,這項制度從提出→出臺→選聘金融顧問→10 個縣市開展試點→全省全面推廣→近日被寫入《浙江地方金融管理條例》正式立法都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精準服務企業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補短板、強動能。
2018年11月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印發《建立企業金融顧問制度試點工作方案》并指導“浙商總會金融服務委員會”(后簡稱“金服會”)牽頭開展“金融顧問制度”工作以來,我省已先后培訓并聘任省級金融顧問123人,市級金融顧問232人。2020年5月浙江試點一年多的“金融顧問制度”正式寫入了地方性法規《浙江省地方金融條例》,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36條規定,“探索建立企業金融顧問制度,發揮金融顧問專業優勢,為企業合理運用金融工具、優化融資結構、防范金融風險提供咨詢服務”。
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浙江金融顧問團疫情之下“不缺位”,355位省市兩級金融顧問累計為451家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各類金融服務,其中為浙江338家企業發放貸款123.07億元,為63家企業增加授信5105億元,為 1000 余家企業節約融資費用 1.8 億元,為 20 家企業周轉貸款 1.7 億元,幫助 15 家企業通過發行債券募集資金84.1 億元,為 7 家企業辦理股權融資 10.93億元,為 4 家企業開展現金流資產管理 1.7億元。錢塘江金研院為企業中高管、金融從業者、個人投資者、中小微企業主等提供公益直播20場,線上金融指導服務33330人·次。
三、浙江金融顧問制度的階段性成果
(一)金融精準服務深化
受疫情影響,企業對融資需求和產業轉型發生了快速變化。一是現金流吃緊,紓困、救急的貸款需求突出;二是企業復產復工以后,新增信貸需求旺盛;三是一些企業短期內的償還貸款能力下降,還款壓力增加,貸款需要展期、延期,也增加了不良貸款的潛在風險;四是企業轉型升級、改變經營方式的需求增加,體現在對運營人才和專業化服務的需求激增。因此在疫情防控期間,各金融顧問小組以當地金融工作部門為紐帶,密切與服務屬地企業的聯系,問需于企,梳理形成切實的難題、問題清單,進一步提供針對性、專業化的金融服務。
金融顧問持續推進金融精準服務,信貸資源保障供給,綠色通道快速響應。金融顧問積極幫助抗疫企業解決資金缺口,及時開通授信審批、貸款發放等“綠色通道”,滿足防控藥品、防護用具、醫療設備、民生必需等物資的生產、購銷及產業鏈環節的融資需求。減息加展期,有效緩解復工企業資金壓力。直擊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周轉等迫切問題,省市兩級金融顧問幫助企業對接金融機構,靈活調整還款付息安排,讓企業輕裝上陣。證券保險擔保齊護航,筑起企業堅實屏障。證券、擔保和保險的金融顧問們在這場金融戰“疫”中,面對特殊時期的客戶需求,提高金融支持精準度,為企業復工復產增強免“疫”力。
(二)金融風險防控化解
在我省堅持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背景之下,“金服會”成員單位與浙江省上市公司穩健發展支持基金簽署協議,金融顧問發揮橋梁作用建議以股債結合的方式,一企一策,為遇到特殊情況需要幫扶的優質浙商、上市企業帶去金融服務“及時雨”。
疫情防控期間,金融顧問制度建立金融協同協作平臺、聯動“政銀企”,加大金融風險防控化解力度和政策性紓困力度。金融顧問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各類金融服務,為企業緩解流動性風險、幫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適時防范宏觀杠桿風險,實現融資對接強保障、優化服務助發展、結對幫扶解難題,護航企業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效能。
(三)浙江金融人才輻射
長三角金融人才數量質量領先,浙江形成金融“引才惜才”高地。貫徹落實浙江省委省政府人才強省的工作導向,配合錢塘江金融港灣人才戰略,金服會搭建金融行業高端人才交流平臺,形成了以金融顧問團隊為核心的金融人才高地,打造成熟的金融服務陣地和標桿。
創造特色的金融人才梯隊化培養“浙江模式”。我省首創的金融顧問制度將全省金融人才進行梯隊化培養,從中級到高級階梯式培訓,結合“1+N”的綜合服務新模式,以1個金融顧問背靠N個區域組和專家組,以老帶新凝聚力量為企業量身定制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同時省內大量民營企業作為服務對象倒逼金融顧問累積服務經驗,持續優化浙江綜合金融服務品牌,創造特色的金融人才培養“浙江模式”,總結提煉可復制推廣的浙江經驗。
四、金融顧問制度的浙江模式
(一)核心服務目標
金融顧問重點服務對象為上市后備企業、龍頭骨干企業、重點幫扶“三張清單”(即發債需求企業清單、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紓解清單、資金鏈擔保鏈風險管控企業清單)以及各地市篩選、推薦的有金融服務需求的企業。金融顧問拓展服務對象為覆蓋有條件的縣(市、區)及金融服務委員會成員單位選聘小微企業金融顧問,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滿足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延伸金融服務覆蓋面。通過金融顧問制度逐步組建了一支“善服務、精服務”的金融顧問智囊團。
在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指導下,浙商總會金融服務委員會負責企業金融顧問的組織管理,建立金融顧問培養機制、服務機制、管理機制和評價機制四大核心機制以保障金融顧問制度的實施。金服會和錢塘江金研院組織金融顧問培訓、考核、資格認證,由金服會聘任金融顧問。金服會通過完善和依據《浙商總會金融服務委員會金融顧問管理辦法》明確金融顧問的工作職責,有序開展服務。金服會發布年度《金融顧問服務社會責任報告》,從責任管理、服務實體經濟、深化普惠金融等方面體現出金服會踐行責任理念,推動金融改革的行動與成效。
(二)核心保障機制
建立金融顧問培養機制、金融顧問服務機制、金融顧問管理機制和金融顧問評價機制四大核心機制以保障金融顧問制度的實施。
圖-1浙江金融顧問四大核心機制
(三)核心任務工作
金融顧問隊伍深入浙江各地,為當地政府和企業提供包括政策宣導、金融培訓、風險化解、企業紓困、金融工具運用等在內的15項清單式金融服務,提供了銀行增信、幫助轉貸、化解流動性風險、紓困基金、發行債券等金融服務。具體來看,金融顧問開展五個方面的具體工作:開展政策宣導、進行企業診斷、規劃融資發展、跟進需求反饋、提供綜合服務。
開展政策宣導。下沉金融顧問服務,聯合開展“進園區、進企業、進地方”的“三進”宣導活動,開展培育中小企業的銀企合作培訓交流會。創新政策宣導方式,活用優質資源,立足線上平臺、構建線下矩陣,開設政策專題云講座、抗疫公益直播課、簽訂企業服務協議等。
進行企業診斷。建立企業診斷指標和系統,線上線下分層實施,通過企業調研、診斷分析、指導改善,深入了解政府和企業所需,協助各地政府為企業分類施策、對癥開方,幫助企業認清形勢、作出判斷、協助改進。
規劃融資發展。制定可實施落地的融資實施方案,為企業做好長遠規劃,政企雙方的合作有規可循,促進浙江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根據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提出合理的金融工具運用建議,助企業以合理成本獲得融資,保障企業發展資金需求。
跟進需求反饋。顧問指導企業對接各級政府、相關金融部門以及金融機構,傳遞企業訴求,及時反映企業困難和需求,落實政策支持,幫助企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發揮金顧團的優勢,持續追蹤企業需求,延長服務鏈條。
提供綜合服務。發揮各自的專業能力和資源優勢,為企業提供專業方案,尋找投資標的以及協調其他金融資源等,努力滿足企業多方面的綜合金融需求;服務地方政府,完善金融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推進金融改革創新,搭建政融協作機制,防范和處置區域金融風險。
五、浙江金融顧問制度的長效機制
(一)疫情下打造數字服務場景
后疫情階段,繼續做好戰“疫”金融服務,打造數字化服務場景,升級數字化監管功能。線下面對面金融服務運作受限形勢下,以金融顧問制度為內核,協同金服會成員單位,將金融服務中的人、物、場、資金流、信息流推向數字化,提供虛實結合的智慧金融服務,支持政府實現精細化治理。從智能化終端引入、新技術融合、數字化解決方案場景實踐三個維度,打造創新性數字化平臺,面向產業、企業需求,打造更為智能化、專業化場景服務,構建起鏈接上下游企業的金融生態平臺。
(二)從規范化建設到精益化運營
從碎片化、過程式的規范化建設到系統化、結果式的精益化運營,以數字化完善金融顧問培訓基地和培訓體系。立足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思路,分階段構建完善金融顧問的數字工作臺,即金融顧問線上綜合服務平臺,提升金融顧問服務實體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成效。金融顧問線上綜合服務平臺組織構建涉及師資團隊、金融顧問學員、混合式培訓考核模式、服務場景搭建、服務績效考核。內容資源包涵開發數字化培訓課程、建立企業案例庫、師資體系、管理體系。
(三)業務整合形成金融服務中臺
提煉企業共性需求,實現服務業務多樣性組合,支持金融服務快速組合和靈活調整,形成高效匹配的組織形態和金融服務中臺。以金融顧問制度為紐帶,順應產業發展趨勢,以“三張清單”為導向,建立服務企業的業務模塊,清楚企業金融服務的關鍵要素,明確企業的需求,把握企業發展“提質增效”。建立精準的實施服務清單和責任清單,強化企業分類指導、分別施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真正抓住需求點、疏通堵點、消除痛點。
(四)驅動組織智慧沉淀浙江經驗
驅動組織智慧沉淀浙江經驗,為建設“重要窗口”凝聚人才力量。通過實施金融顧問制度,業務整合、團隊共建、流程共創,萃取并積累組織經驗與智慧,形成了以培養省級—市級—小微(縣級)金融顧問分級培訓、考核和評價為核心的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金融干將,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浙江金融服務經驗做法,探索金融供給側的改革路徑。
六、浙江金融顧問制度的問題
金融顧問制度正在探索中前行,這項制度持續推進及長久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各監管部門、相關機構(律師協會、會計師協會等)的支持及政策支持。其次需要一批高素質的金融干將才能承擔起這項創新工作的重任,為這項制度做好保障,同時金融顧問的對公益工作的奉獻精神和情懷是支持這項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當下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的大背景下,金融顧問制度運行過程中出現了如下幾個問題:
(一) 企業與金融顧問對接渠道不足
目前主要通過金融監管局及各地金融辦牽頭對接,面向清單企業,對于一些中小企業,無法及時獲取服務,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因此為提高金融顧問服務地方企業和政府的精準度和有效性,要拓展對接渠道,可以通過網格化片區劃分企業名單,落實實地走訪任務、利用好“金顧平臺”APP,實現一次走訪,長期服務;也可以通過與媒體、高校等進行推廣,創新金融服務形式,下沉金融服務重心。
(二) 金融顧問激勵約束機制不夠完善
目前金融顧問工作均為公益性質,其工作未被所在單位計入日常工作考核,也缺乏對牽頭及參與建設單位的激勵,因此金融顧問工作積極性難以持久,在寫入《浙江省地方金融條例》后,需要在機制每個環節的主體上建立金融顧問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機制。打造金融顧問服務長效機制,奉獻精神和情懷難以持久支撐金融顧問工作,長遠來看金融顧問制度可比照法律顧問的形式實現運作。
(三) 數字化手段及平臺應用不足
目前已有“金顧平臺”App、小微企業金融顧問線上課程等數字平臺資源,疫情之下催生了數字化服務的強烈需求、監管部門的實時進度監測,因此利用數字化手段服務金融顧問工作,特別是后疫情時期為金融顧問非現場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和平臺支撐,縮短服務半徑,提高服務深度、廣度和精度。
七、浙江金融顧問制度發展的政策建議
浙江金融顧問制度以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打造浙江更優金融生態、提高企業金融風險意識為宗旨,打造金融領域的“重要窗口”,開展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逐步組建了一支“善服務、精服務”的金融顧問智囊團,形成一個開放、協作、規范的金融協同創新平臺,進一步探索為產業對接更加便捷、技術交流更加活躍、創新引領更加突出的數字金融服務大生態。加大對金融顧問制度的扶持及引導,可以進一步推動金融顧問在幫助企業合理運用金融工具、指導企業做好風險防范處置、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大金融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
(一)充分認識金融服務顧問工作重要性
要發揮金融顧問服務的作用,需要充分認識金融服務顧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對金融顧問制度進一步政策支持。明心志,增強服務浙江經濟發展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從傳統的融資服務向融“技”、融“智”服務轉變。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努力占據全國金融服務創新制高點,按照“謀劃、統籌、運作、協作、創新”的原則,發揮好政府的組織優勢,確保金融顧問制度取得實效。
(二)推動制訂省內金融顧問的服務標準
建立省內跨區域的金融顧問服務標準,全面發展專業服務,打造鏈條完整、支撐有力的行業生態。立標準,以金融顧問制度建設為契機,提煉金融服務核心流程環節和業務內容以形成高技術含量和價值的服務項目,以金融服務協同創新平臺為著力點,大力引導、培育、扶持企業,全面提升浙江金融專業服務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力。
(三)激活金融顧問人才結構和梯度平臺
以產業需求“聚才”、以培訓培養“識才”、用政策導向“用才”,形成多層次、梯度化的金融顧問團隊。集賢才,面對新要求、新任務、新部署,金融服務顧問要做好開展政策宣導、進行企業診斷、規劃融資發展、跟進需求反饋、提供綜合服務,聚集一批精通金融市場、風險控制、法律事務、數據處理人才,更加直接地為產業轉型服務,讓金融顧問多出生產力、多出競爭力、多出創造力。
(四)形成金融顧問工作的長效機制
在金融顧問已有的規范、穩定、配套的制度體系上,守初心,守好金融顧問的公益服務初心,豐富及活化金融顧問機制的“動力源”,形成長效服務機制??衫谜咧贫?、考核監督、金融顧問貢獻度積分管理等手段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和反向約束機制,鼓勵和引導金融服務,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撬動更多金融服務資源投入實體經濟,擴大企業金融服務覆蓋面。
在下一階段的建設中,浙江金融顧問制度可以通過“金顧團、金平臺、金名片”形式,壓實“三服務”工作。以經濟形勢、政府政策、產業變化、企業需求為導向,深化和完善建立起統一規范、高效便捷、務實管用的金融顧問制度。組建一支素質過硬的綜合金融顧問團隊(金顧團),打造一個對接數字經濟和信息共享的金融協同平臺(金平臺),形成一張浙江服務企業、服務政府的“金名片”。
參考文獻:
[1]車俊.以“三服務”轉作風強擔當促落實[J].政策瞭望,2019(02):4-6.
[2]從試點到立法 “金融顧問制度”首次寫入地方法規[J].浙江人大,2020(06):48-49.
[3]杜炳富.金融機構法律顧問制度及國外經驗借鑒[J].法制博覽,2019(06):216.
[4]宋立志.金融顧問移動應用開發與實踐[J].中國金融電腦,2020(07):45-50.
[5]楊天河.未來企業大學只有更“智能”[J].人力資源,2015(13):75-77.
Operational Mode and Mechanism Research of Zhejiang Financial Advisors System
PAN Jing-bo, CHEN Zhen-zi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Zhejiang Qian Tang Financial Research Institute,Hangzhou,310000)
Abstract:Financial advisors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stem innovation in Zhejiang financial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fully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 of Zhejiang financial services specialization and precision, and is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he “key window”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This paper sums up the practice of Zhejiang financial advisors system, concludes the Zhejiang model and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financial advisors system and proposes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word: financial advisors system; key window;Zhejiang model;Long-term mechanism
作者簡介
1.潘靜波,(1982-),女,漢族,浙江寧海人,碩士,副教授,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投資保險學院教師、浙江地方金融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家庭金融、區域金融。
電子郵箱:vivianpjb@163.com
地址:浙江杭州西湖區文二路128號蘭庭公寓3-2-1002
2. 陳珍子,(1989-),女,漢族,浙江溫州人,碩士,浙江錢塘江金融研修院理論研究主管,研究方向:債券定價、信用評級。
電子郵箱:34994037@qq.com
地址:浙江杭州市西湖區之江路46號